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神秘“房托族”现身温州 员工家人看房充场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28  
核心提示:  新华网杭州11月28日电 (记者黄深钢)当前,市场围绕货币流动性过剩、如何管理通胀预期的争论达到白热化。楼市作为吸纳天量资金的“蓄水池”,将在这一波复杂经济背景下发生何种演变,广受市场瞩目。作为楼市的另类风向标,“温州炒房团”曾在楼市中呼风唤雨,如..

  新华网杭州11月28日电 (记者黄深钢)当前,市场围绕货币流动性过剩、如何管理通胀预期的争论达到白热化。楼市作为吸纳天量资金的“蓄水池”,将在这一波复杂经济背景下发生何种演变,广受市场瞩目。作为楼市的另类风向标,“温州炒房团”曾在楼市中呼风唤雨,如今是偃旗息鼓还是枕戈待旦?

  开发商与“房托族”共舞

  早几年红火的楼市使“温州炒房团”名震天下,如今,在楼市调控政策巨压之下,“温州炒房团”踪迹难觅。其中一个证据是,在有着号称“浙江楼市风向标”的浙江省第十七届房地产博览会上,有一个号称百人规模的“温州炒房团”齐刷刷开专车赶赴杭州,临走却仅仅“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届房博会,也被称为“史上最冷房博会”。

  但是,记者在温州调研发现,随着“炒房团”勃兴,当地滋生出一条专业的项目推介、组团看房、购房产业链,似乎并不甘心就此退出这曾经奢华的暴利舞台。

  “至少到现在为止,市场传闻温州炒房团东山再起的消息,大部分是‘房托’的炒作。”资深的温州投资者王明(化名)告诉记者。从现象来看,每个周末,温州市都有一场接一场的房地产项目推介会,有温州本地的房产商,也有外地的,不少酒店为此应接不暇。

   一位在温州当地从事房产报道的媒体人士则剖析说,温州最早由媒体组织的“看房团”,后来逐渐演变成“炒房团”,也有人专门从事炒房中介事务,成为“专业房托”:如有的人专门与房产商接洽,承接举办推介会的项目并找好场地,有的人则专门负责邀请有实力的温州老板来看项目。“一个推介会的行情价是3万到5万元,只要我愿意,天天都有房产商找我组织推介会。”这位媒体人士称。

  这位媒体人士称,这种推介会是用钱砸出来的:如果推介会需要温州当地媒体报道,开发商就必须投放广告,这使得当地一些平面媒体成为获益者。“某报整版彩色封底广告的价格已经高达15万以上,而且不打折、必须先付款。地产广告成了报纸的主要创收源。”一些组织推介会的机构,甚至给内部员工发放补贴,并通知员工把家人带去,形成人数众多的“房托族”,营造一种项目火热的假象。但这位人士称,纵然推介会开得红火,成交量却并不高。

  “好多楼盘就是利用温州人打广告,似乎温州人买了,这个楼盘就一定会升值。”王明说,在楼市调控政策干预下,温州现在许多的“房地产项目推介会”说穿了就如同一场场“假面舞会”,真心买的人并不多。有心的人多走几个推介会,甚至会发现大部分所谓的“看房人”就是那几张熟面孔,他们是拿工资的“职业房托”。

  而此间更隐秘的传闻是,某些房产商和投资客签订类似期货投资合同的购房协议,如约定在一年时间内,投资客只要给了小部分定金,就可以对某套房屋有转售权,房产商也可以作为新房出售,如果到期房子还没卖出去,再由投资客真正买下。知情者坦承,类似“炒期货房”的手法,助推了楼市虚火。

 

 
关键词: [db:关键词]
 
[ 综合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京ICP备20240495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