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经济与消费 » 正文

新消费模式潜力无限 扩内需促消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07  来源:经济日报  
核心提示:2015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首要动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数据背后是消费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随着我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日益明显,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型向新型消费升级。

过去一年,人们从蕴藏的消费需求中发现了创新创业的蓝海——
新消费模式助力扩大内需

在网上自选厨师、自选菜单,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酒店名厨的星级服务——这是互联网私厨平台给消费者带来的全新体验。改变的不仅仅是消费模式,厨师的职业定位也会随之变化,成为提供上门餐饮服务的创业者和独立经理人。

这只是2015年消费市场创新的一个小小例证。2015年,有更多的老百姓得到了不一样的消费新体验,也有更多的人从消费者蕴藏的需求中发现了令人兴奋的创新创业的蓝海。

新兴消费蓬勃兴起

教育、信息、文化体育娱乐、医疗与健康、养老等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服务消费占比逐年提高

2015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首要动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数据背后是消费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随着我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日益明显,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型向新型消费升级。

“2015年下半年以来,消费持续保持回升趋势。这既有汽车消费、居住类消费回暖的带动作用,更有服务消费、农村消费、网络消费等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拉动力。”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分析师郭召芬说。

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从消费结构来看,去年以来呈现出几个积极变化;从地区来看,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等地区的消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商品和服务结构的变化来看,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且服务消费中休闲娱乐的消费增长较快;从商品结构来看,节能、智能、健康、绿色的商品消费需求增加。

“农村市场正体现出消费产品升级换代的强烈需求,譬如大家电正日益成为热门消费品类。”浙江大学农村电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曲江说。农村消费已经连续3年超过城镇消费,发展潜力很大。到农村去,正在成为众多电商的选择。阿里巴巴早在2014年就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的农村战略,京东则在全国600个县设立了县级服务中心,在超过1000个县建立了大家电京东帮服务店。

教育、信息、文化体育娱乐、医疗与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服务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持续快于商品性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近半消费都是买“服务”,教育、医疗、信息等消费形式不断发展、享受型消费需求旺盛。节假日外出就餐增多,大众餐饮持续红火,旅游市场不断扩大,电影票房不断增加。据悉,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有望突破50亿美元。

新型消费模式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流通创新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领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2015年以来,移动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线上线下加速融合。“O2O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非常明显的亮点,其参与和带动了家庭、养老等各个领域的消费。我们有一个数据,2015年上半年生活服务业类的O2O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O2O市场中又有三个数据,一是在线旅游增速超过60%,二是O2O本地生活服务业增速超过70%,三是O2O餐饮外卖增速接近40%。”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聂林海说。2015年1月至11月,网络零售交易额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34.5%。预计2015年网络零售额会达到4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供给侧推动消费升级

需通过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和积极构建内贸流通信用体系提振消费信心

专家表示,去年消费增长快的原因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有关,也得益于我们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内贸的很多工作都是从供给侧来发力的,比如在流通体制改革方面推进了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对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政策,降税等这些相关政策以及流通消费的促进政策等措施,都是从供给端发力,营造更好的市场化、法治化的环境。

2015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着眼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鼓励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消费的升级。

上海、南京、郑州、广州、成都、厦门、青岛、黄石和义乌等九个城市的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启动,力争通过一年左右探索,在流通创新发展促进机制、市场规制体系、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打好基础。

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振消费信心。1.3万多家企业建成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覆盖20多万家商户,初步形成辐射全国、连接城乡的追溯网络,中央平台累计汇总追溯数据近10亿条,实现对每天3万多吨肉类蔬菜和中药材的信息化可追溯管理。消费者可通过追溯体系查到肉类蔬菜来源及责任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也将相应提高。

积极构建以行政管理信息记录、社会化综合信用评价、第三方专业信用服务为核心的内贸流通信用体系。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了全国侵权假冒物品数据库,推进侵权假冒行政处罚信息公开。从2014年末至2015年11月末,各行政执法部门共公开行政处罚案件近3万件,案件公开率约30%,比上年末提高约10个百分点,初步实现了规范部门执法、加大违法惩戒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目标。

新消费模式潜力无限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指明了扩大消费的发展方向,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提出了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六大重点领域。这些都是下一步消费增长的重点领域。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断变化的、持续升级的,目前有很多需求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因此,扩大消费要创造有效供给。而创造有效供给关键在有效。”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

促进新消费就是要适应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的从重视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升级。2016年,我国将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推进公立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尽快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同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服务业大繁荣大发展,从而使服务消费迈上新台阶。

以推动人口城镇化为抓手壮大消费群体,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自用住房消费等改革措施将逐渐展开,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和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机制等措施都将从体制机制上释放被压抑的消费潜力。

下一步,我国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破除阻碍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以制度创新助推新兴产业发展,激发市场内在活力。

可以预见,新消费将催生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消费升级需求将鼓励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记者 李予阳)
 

 
 
[ 综合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京ICP备20240495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542号